「正念減壓」整理及分享




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是一種「有意地,不加批判地,對當下的察覺」。

正念減壓緣由

正念減壓課程的創辦者(Mindfunlness-Based Stress Reduction , MBSR),喬.卡巴金博士(Jon Kabat-Zinn),師從諾貝爾獎得主薩爾瓦多.盧瑞亞醫學博士(Salvador Luria M.D.),于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,為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醫學榮譽教授。卡巴金的研究集中在身心互動的療愈,以及正念訓練在慢性疼痛、壓力疾患領域的臨床應用。研究包括正念減壓對大腦的影響、大腦如何在壓力下處理情緒,以及正念減壓對免疫系統的影響。自卡巴金博士開始,正念(mindfulness)已逐漸進入歐美主流社會的機構,例如醫院、學校、企業以及職業運動組織。現在,世界上有許多醫學中心以及企業界、科技界都在提供正念減壓等正念訓練相關課程,2014年2月美國時代雜誌(TIME)亦對此潮流及卡巴金博士做出大幅報導,並列為封面故事。

「正念是一種古來佛教徒修息的一種方式,卻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。這種相關性跟佛教本身或做佛教徒並沒有必然的關係,倒與覺醒、與自己以及與世界和諧相處大有關係。正念探究我們對世界的觀點以及身在其中的定位,並對生命中每一豐盛時刻培養感謝之情,從中我們得以檢驗自己是誰。最重要的是,因為正念,我們與自己產生聯繫。」- 《當下,繁花盛開 / Wherever You Go, There You Are》(Kabat- Zinn,2004/2008) 

卡巴金博士在〈正念療法的過去、現 在、未來〉 一文中指出,正念的主要源頭出自於佛教兩部經文,此兩部經文都是關於念頭的處理,一則是從呼吸入口為(為一種靜觀修行法,練習者將念頭專注於呼吸時的各種感覺),一則是從身體的覺知入口(當身體、感覺、念頭或內心升 起任何狀況或變化時,深入而全面地觀察它們

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

mindfulness大部分被翻譯成「正念」、「內觀」、「靜觀」等。mindful在英文解釋上是「留心的、注意的、留神的」意思 。正念的「正」,是「不偏斜、單純」的意思。正念,並非用積極、正向、正面的態度看待事情,而是用「不偏斜、中立」的角度察覺所有的念頭,這些包含正向、負向的念頭都被觀照及接納。不沈溺於正向念頭,也不受制於負向念頭,只有單純的察覺。
靜觀,安靜狀態的察覺。「靜」很容易被誤認為靜態或閉眼,然而「靜」在此處應該是指心靈的狀態。
內觀,向內觀察身體、心靈的各種感受。(台中有「內關中心」禪修課程,與佛教禪修較相關)
我個人是比較偏向「正念」的這個翻譯,最能夠傳達出「中立」的角度察覺、接納念頭的想法,而這種中立、不批判正是mindful的核心。

meditation,一般中文翻譯為「冥想」、「靜坐」、「禪修」等。meditation與mindfulness有什麼不同呢?廣義來說,我認為mindfulness 也是一種meditation的方法。
冥想,大多是利用一種觀想的方式幫助進入靜心的狀態。冥想有許多方式,例如:觀想光、觀想吸入乾淨滋養的空氣(正能量),吐出身體廢氣(負能量)、觀想自己坐落在宇宙中心等等方式。而靜坐,比較像是靜靜坐著的一個動作,可以再利用冥想或是正念或其他觀想方式進入靜心的狀態。
然而,正念、冥想都不一定需要坐著,靜坐是很好的入門方式,練習時時刻刻不帶批判的察覺才是主要目標,無論站著、吃飯、走路,都可以坐練習。我的老師告訴我:「只要練習好好吃飯,好好睡覺,好好走路。」每一個都是一種當下的練習。

禪修是個很美、很深遠的詞,其內涵與靜坐冥想相似,但宗教色彩較濃厚,更多對於無常、了生死的體悟。希望「正念」、「冥想」、「靜坐」可以是單純幫助身心平衡的方式,與宗教思考分開。所以大多較少使用這個翻譯。

正念減壓

「察覺」與「思考」的不同:純然的體驗當下,而非讓大腦掌握了主控權,讓各種想法或念頭恣意作為。若能藉由日復一日,於生活中練習正念,我們將能更加客觀、如實的去看待自己與他人甚至世界的相互關係。

「若對當下不具正知,不自覺和慣性反射的行為終究會為我們引發問題,這些行為往往是由深根地固的恐懼和不安感所驅動,如果不稍加留意,日積月累,終究會讓我們感到進退失據、失去聯繫。」- 《當下,繁花盛開 / Wherever You Go, There You Are》

正念提供一條簡單有力的路徑,讓我們從問題中脫身,連繫上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力,重新掌握生命的方向和品質,包括家庭中的人我關係,跟工作、世界和這個星球的關係,最主要的,還是我們跟自己的關係。」- 《當下,繁花盛開 / Wherever You Go, There You Are》

「我們習於忽略當下,反而期盼還沒有到來的,導致我們對置身其中的生命之網普遍缺乏正知,這包括對自己的心念及其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動,都缺乏正知和理解。這嚴重限制了我們的觀點,看不見生而為人具有什麼意義,也看不見我們跟彼此周遭世界是如何地相互依存。」- 《當下,繁花盛開 / Wherever You Go, There You Are》

每一個人都得以透過循序漸進的培養與練習,如關注呼吸、靜坐、身體掃描、正念瑜珈等,為自身開啟通往身心平衡的大門。

分享

靜坐是很好練習的開始。找個喜歡而舒服的位置,靜靜的盤腿坐著,臀部可以墊個墊子有助於身體挺直,腳上蓋個毯子讓身體溫暖。手可以隨意放在膝蓋上或做其他舒服的姿勢。眼睛輕輕閉上。

靜坐,不需要情強迫自己把所以有念頭或情緒壓抑下來,而是學習去察覺身體現在的感受,喜悅的、憤怒的、難受的都可以,接受這都是自己的一部分,可以讓他靜靜流過,如同電影畫面一般,不帶批判的,不多加思考的。

這時候可以問問自己:「身體有沒有哪裡是緊繃的?還沒有放鬆的?」如同一個掃瞄機一樣,掃過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,頭部、頸部、肩膀、背部、手臂、腰...到腳,讓身體慢慢的放鬆下來。

每天這樣練習察覺身體、察覺情緒,慢慢的,在每個時刻,每個動作都可以增加對於自我感受的覺知。不需要拘泥於「坐」在某個地方,當下的練習無處不在。

若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,以下網站有課程或講座(我沒有上過,但很心動):
台灣正念工坊 http://mbsr.com.tw/課程資訊/



Reference:

留言

熱門文章